当美国商务部还在盘算如何围堵中国科技产业时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贸易数据却让华盛顿陷入集体沉默,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量断崖式下跌,较去年同期锐减63%,这个曾在美国核能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东方供货商,如今在其进口榜单上已滑落至第六位,甚至被传统核电弱国德国超越,这场无声的核燃料攻防战,正撕开全球能源秩序重构的冰山一角。
中美浓缩铀贸易的戏剧性变化,在最近四年间勾勒出一条耐人寻味的曲线,在经历两年停滞的贸易冰河期后,2023年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量突然飙升至174.9吨,创下历史峰值,这种反常的报复性增长,实则暗藏着美国核电企业的集体焦虑。
随着俄乌冲突爆发,美国被迫切断俄罗斯铀供应链,不得不向中国紧急求援,但这场脆弱的蜜月期仅维持了18个月,尽管中国运往美国的浓缩铀达到123.9吨,但交易总额却呈现量增价跌的诡异局面。
中国主动设置技术性门槛,在维持基础低浓铀供应的同时,对美方急需的高纯度低浓铀实施定向管制,这个精准打击直接命中美国核能产业的七寸,全美21座现役核电站中,有14座依赖中国提供的HALEU维持运转,这场核燃料危机的导火索,恰恰来自美国去年10月那记昏招。
当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对中国核能贸易实施制裁时,沉浸在脱钩狂热中的政客们显然选择性遗忘了两个致命事实,美国本土铀精矿年产量已暴跌至5万磅,仅能满足0.17%的核电需求,其苦心研发的下一代微型核反应堆,全部需要中国掌控的HALEU燃料技术,这种战略误判很快遭到市场反噬,在宣布制裁后的三个月内,美国核燃料进口价格指数飙升42%,联合能源公司等巨头被迫启动发电机组降功率预案,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华盛顿对华设置的核电技术出口禁令,反而将价值270亿美元的模块化反应堆市场拱手让给中俄。
美国能源部最新发布的《铀市场年报》,用冰冷的数据揭开了核电帝国的外强中干,这个曾主宰全球核能产业半个世纪的超级大国,如今98%的核燃料依赖进口,其战略储备仅能维持18个月正常运转,更严峻的是,在决定未来能源话语权的HALEU领域,美国至今未能建成任何商业化生产线,而中俄已形成年产800吨的供给能力,这种危机在技术层面已演变成恶性循环。
由于长期依赖进口,美国铀浓缩工业出现严重断层,能源部规划的3.6亿美元铀浓缩厂复兴计划,在国会扯皮中拖延五年仍未落地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通过持续40年攻关,已将地浸采铀技术提升至全球领先水平,铀矿年产量突破1800吨大关。
这场浓缩铀贸易博弈揭示的不仅是供应链主导权的更迭,更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终极较量,依靠政治操弄构筑的贸易壁垒,终究敌不过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产业深耕。
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